酒仙榜酒纵唐伯虎

2023/3/22 来源:不详

鬼叔编撰

弘治七年至八年间,是二十五六岁的唐寅生命中至为惨痛的时期,就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,父亲、母亲、妻子、儿子以及出嫁不久的妹妹相继离开了人世,唐家舛遭丧败,门庭凋零,只剩下悲痛万分的唐寅、唐申兄弟俩相依为命。我们在各种以唐伯虎为主人公的笔记小说、传奇话本、戏文演义中,从未见过风流倜傥、家赀巨万、妻妾成群的“江南第一才子”曾落入如此悲惨之境地,但这才是历史上的唐伯虎,这才是多少人为之倾倒却又不甚了了的唐伯虎。

唐伯虎并未出生在一个豪奢富贵之家,他的父亲唐广德在吴县不过是经营着一家小酒馆而已,充其量也就是个全家衣食无忧的小康之户吧。唐伯虎天姿极高,幼时便展露出不凡的才情,于是唐广德一心让儿子认真读书以求取功名。唐伯虎也不负父望,在十六岁时便以苏州府试第一名的成绩得中秀才,入庠序读书,并在学府结识了好友张灵。祝允明在《唐子畏墓志铭》中记录这段历史时写道:“童髫中科第一,四海惊称之。”唐寅初字伯虎,后改字子畏。

弘治元年,十八岁的唐伯虎娶徐廷瑞的次女为妻,婚后育有一子。其后四五年,唐伯虎与徐氏夫妻恩爱,相敬如宾,幸福美满。才艺上更多表现为出众的诗文,曾为好友刘秀才及蒙师沈隐君作墓志铭,亦开始作画。原本这样的生活极其舒适惬意,唐伯虎只需安心读书精进,以待大比之年。然而命运之神有时就像一个坏脾气的恶魔,亲人接二连三地逝去,彻底将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打倒在地。唐伯虎伤怀哀恸之余,惟借酒浇愁,不能自已,眼见得一日更比一日颓废,甚至流连勾栏瓦舍,玩世不恭,虚度光阴。

好朋友祝允明实在看不下去了,他勤加规劝唐伯虎:“逝者如斯,可还记得令尊对你的期望?你若如此消沉下去,则唐家泉下之灵无一人可得安心!”唐伯虎心头震动,于是发奋苦读,潜心学业。弘治十年,二十八岁的唐伯虎参加录科考试,然而旧习未改,期间与张灵宿妓滥酒,放浪形骸,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嫌恶,导致唐伯虎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。后来苏州知府曹凤因爱惜人才,苏州名士文徵明的父亲文林以及名士沈周、吴宽等人都为唐伯虎求情,方志才勉强同意以补遗的身份让其参加乡试。唐伯虎没有让这些惜才并爱重他的人失望,一举中得南直隶乡试第一,世称唐解元。

次年入京应战会试,唐解元无论如何也不能料到,这是他一生中又一次灰暗的时期。唐伯虎自恃才高,对高中志在必得,甚至在酒醉后狂言誓夺魁首。此番主持会试的主考官是太子少保、领礼部尚书衔兼文渊阁大学士的李东阳和吏部右侍郎、少詹士程敏政。与唐伯虎一同进京参加会试的好友徐经,据明史载拿钱贿赂程敏政的家僮,可能提前得到了考试题,所以徐经与唐伯虎的预作文与考题甚相合。此事败露,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敏政鬻题舞弊,于是程敏政及徐经、唐伯虎皆被下狱。当时尚未发榜,明孝宗令李东阳独与其他考官阅卷,李以徐、唐二人均不在录取名单中奏报。皇帝依然震怒,黜徐经、唐伯虎为吏,终生不可为官,亦不得再考。

唐伯虎深以为耻,坚决不去就职。回到苏州家里,与续娶的妻子何氏又夫妇失和,于是愤然休妻,再次成为了悲惨的孤家寡人。仕途从此断绝,声名遭污,沉重打击下唐伯虎的心境落入谷底,他复又滥酒自伤,沉溺于欢场与酒场。朋友们见他如此颓废,都劝他莫若出去走走,寻访山川风物,或许能让心情慢慢好起来。唐伯虎听从了建议,于是离家游历,足迹遍踏浙、闽、赣、湘等地,一年多后方返回苏州。回家后的唐伯虎生了一场大病,迁延日久才好。病愈后转过年,唐伯虎与弟弟唐申分家,彻底成了一个孤苦伶仃之人。此时家境早已不济,唐伯虎靠卖文卖画为生,依旧放浪形骸,纵情酒色以自娱。三年后,用卖画积攒的些许钱,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了几间茅舍,题名“桃花庵别业”及“梦墨亭”。

桃花庵落成,唐伯虎写诗明志,题为《桃花庵歌》:

桃花坞里桃花庵,桃花庵下桃花仙。

桃花仙人种桃树,又摘桃花换酒钱。

酒醒只在花前坐,酒醉还来花下眠。

半醉半醒日复日,花落花开年复年。

但愿老死花酒间,不愿鞠躬车马前。

车尘马足富者趣,酒盏花枝贫者缘。

若将富贵比贫贱,一在平地一在天。

若将贫贱比车马,他得驱驰我得闲。

别人笑我太疯癫,我笑他人看不穿。

不见五陵豪杰墓,无花无酒锄作田。

从此唐伯虎惟以诗、画、酒为务,或应请作画谋生,或聚友饮酒娱乐,虽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,倒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可以肆意驰骋。唐伯虎本来负有才名,诗文上与祝允明、文徵明、徐祯卿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;绘画上则与沈周、文徵明、仇英并称“吴门四家”,又称“明四家”。生活往往就是这样,为你关闭了一道门,或许另外开启一扇窗,除非你自绝于路。唐伯虎把身心投放在丹青技艺上,以诗酒为催化剂,终成美术名家,这也是中华艺术之幸事。唐伯虎在绘画上宗法宋代李唐、刘松年简劲典雅的画风,融会贯通南北画派之所长。山水画笔墨纤秀,格局疏朗,清俊逸放;人物画则师承唐代,色彩浓则艳丽,淡则清雅,注重体态优美及造型精工,观之意趣盎然,神采飞动。

唐伯虎寄情于酒,曾经醉生梦死。但饮酒也赋予了他极大的艺术灵感与创作冲动,除了绘画,唐伯虎的诗文也有很高成就,而以酒入诗者亦不胜枚举。譬如:

《席上答王履吉》

我观古昔之英雄,慷慨然诺杯酒中。

义重生轻死知己,所以与人成大功。

我观今日之才彦,交不以心惟以面。

面前斟酒酒未寒,面未变时心已变。

区区已作老村庄,英雄才彦不敢当。

但恨今人不如古,高歌伐木矢沧浪。

感君称我为奇士,又言天下无相似。

庸庸碌碌我何奇,有酒与君斟酌之。

《警世》

万事由天莫苦求,子孙绵远褔悠悠。

饮三杯酒休胡乱,得一帆风便可收。

生事事生何日了,害人人害几时休。

冤家宜解不宜结,各自回头看后头。

《言怀》

醉舞狂歌五十年,花中行乐月中眠。

漫劳海内传名字,谁信腰间没酒钱。

书本自惭称学者,众人疑道是神仙。

些须做得工夫处,不损胸前一片天。

《把酒对月歌》

李白前时原有月,惟有李白诗能说。

李白如今已仙去,月在青天几圆缺?

今人犹歌李白诗,明月还如李白时。

我学李白对明月,白与明月安能知!

李白能诗复能酒,我今百杯复千首。

我愧虽无李白才,料应月不嫌我丑。

我也不登天子船,我也不上长安眠。

姑苏城外一茅屋,万树梅花月满天。

坊间流传唐伯虎饮酒的许多轶闻,大多属后人附会或杜撰,这一件却是唐解元自己记载在《六如集》里的。说是有一年冬天,唐伯虎与祝枝山、张梦晋想喝酒了,又想不落俗套玩点花样,三人立于苏州城金阊门内,在纷纷大雪中效仿流浪艺人唱《莲花落》。过往行人有识得他们的,也有不识的,识得的知其搞怪,忍俊不禁,不识的怜其辛苦,鼓掌捧场,众人纷纷抛掷些钱币给他们,一曲唱罢竟得了不少。于是用“卖唱”所得钱全部买了酒肉菜肴,寻了一处城外野寺,三人讴歌痛饮,不亦乐乎。酣醉之时,唐伯虎感叹道:“如此乐事,可惜李太白看不到,实在是遗憾啊!”

弘治十八年,三十六岁的唐伯虎和脱去乐籍的官妓沈九娘结为连理。两人相亲相爱,安稳度日,伯虎以卖字画赚取生计,九娘操持家务,兼做些女红贴补家用。两年后他们生了一个女儿,一家三口生活虽然清苦,还算是幸福康乐。可是苦难总是和这位落拓的大才子如影随形,有人嘘寒问暖的日子仅仅过了七年,沈九娘因为操劳过度,竟早早离开了人世。唐伯虎伤痛难抑,从此他再也没有续娶,而是皈依佛门,为自己取法号“六如居士”。唐伯虎与沈九娘虽结缘于欢场,但情深至笃,相互扶持。伯虎有一首诗《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》,情意绵绵,柔肠落落:

相思两地望迢迢,清泪临门落布袍。

杨柳晓烟情绪乱,梨花暮雨梦魂销。

云笼楚馆虚金屋,凤入巫山奏玉箫。

明日河桥重回首,月明千里故人遥。

正德九年,唐伯虎四十五岁。这年秋天,宁王朱宸濠礼聘唐伯虎入其幕府,伯虎欣然赴南昌,宁王待之甚厚。然而没过多久他就觉察到,宁王招揽才士、暗蓄兵马,有谋反的迹象。唐伯虎深知者中利害,早先的科场舞弊案被牵连,只是断了晋身之阶,这个事一旦搅在里头,必是掉脑袋的。唐伯虎苦苦思索了许多天,考虑如何脱身,又不至于引起宁王疑虑,因为稍有不慎宁王一定会先杀了自己的。最后,唐伯虎思得一计,决定利用自己爱喝酒又常常喝醉这件事,装疯,甚至做出一些不堪的举动,以至于宁王实在忍受不了了,轰他走了。《明史》载:“寅佯狂使酒,露其丑秽。宸濠不能堪,放还。”

回到苏州的唐伯虎,心静如水,惯常宅居在桃花庵里,除了抚养女儿,作画写诗,便是与最好的朋友饮酒自娱。不久后,宁王果然起兵叛乱,不过数月,被王守仁统领的官兵所败,遭擒伏诛,余党悉平。唐伯虎庆幸自己躲过一劫,由此更不闻窗外之事,惟以绘画、赋诗、饮酒为生活的全部,日子清苦却平静安然。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,冬日萧索中,五十四岁的唐伯虎病卒,一代风流才子的坎坷人生画上了句号。唐伯虎去世时家境捉襟见肘,有赖朋友们的相助,才在桃花庵附近择地埋葬。他临终前写下绝笔诗,是他对人世间的深刻体悟与感慨,读之令人唏嘘不已。

生在阳间有散场,死归地府也何妨。

阳间地府俱相似,只当飘流在异乡。

南湖野客评曰:唐公伯虎才气张致,风流自许,坊间野史喜作演义,以“三笑”最为曲折离奇。然观其一生,迭遭坎坷,虽狂纵不羁,亦悲情自苦。伯虎好饮酒,放浪形骸于欢场,啸聚歌咏于舍下,微醺之时,墨泼而画就,酒酣之后,情动而诗成。钱大昕论之最为精到:“土木其形骸,冰雪其性情。藐千驷以若浼,拥万卷而自荣。狂士标格,才子声名。是将共叔夜伯伦而尚友,岂徒徵仲希哲为同盟。”伯虎与张梦晋极友善,志趣相投,皆落拓嗜酒,醉即使酒作狂,而梦晋更过之。伯虎命途乖舛,未可放下,不似梦晋狂浪极致,心下了然。伯虎任情于外,愤激于内,或雅资疏朗,或务谐俚俗,著力于丹青以自养,寄情于诗文而感怀,然酒更相亲,醉则自娱自适自放纵,似快意而实为抒闷抑苦,借酒排遣。伯虎毕生,才情外露而志气高远,命运多舛而横遭殃变,惟纵酒可直达心境,五十年醉舞狂歌,花中行,月中眠,酒百杯,诗千首,桃花庵里做桃仙,此亦快意也!酒仙榜奉伯虎列于位,号为「酒纵」。

参考资料:

1.清张廷玉《明史·文苑》

2.清王鸿绪《明史稿》

3.清黄之隽、赵弘恩《乾隆江南通志》

4.明唐寅《六如诗文全集》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3g-city.net/gjyyf/3839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2014-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-6
    今天是: